|
假如有机会我想从头再活一次 |
网络文摘 2012/4/22 15:40:59 |
听语音 |
参加过几次旅游团之后,我发誓不再随团旅游了。 每当我回想起,到过许多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,却没能尽情地体验身临其境的妙趣,就感到十分遗憾和懊悔。我想,如果时间充裕,慢慢地走,仔细地观赏和体验,再触景生情地引发出一点儿诗情画意来,那一定别有一番情趣!可是,导游员手里那面小旗,就像催命鬼的招魂幡似的,逼得你连滚带爬地往前赶路,你只能随着行迹匆匆的人流,浮光掠影地通过景区,留下的只是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以及情犹未尽的惋惜。 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在生命的旅程中,等你忙累了、走乏了,真想坐下来稍事休息,然后再想一想,回味一下往昔的见闻,再咀嚼一下生活的经历,这岂不是别有韵味的人生感受吗?可是,谁有这种闲情逸致,去反刍和消化生活,去品味人生的乐趣呢?人最容易遗忘的就是过去,粗心的人没有过去,狠心的人不再想过去。于是,就把过去的经历,不是像垃圾一样抛进岁月的深渊,就是像旧衣服似的压在心灵的箱底。 不过,你千万不要把过去的时光和平凡的经历,看成是岁月的垃圾和尘封的旧衣,因为在任何平凡的时光里,都能找出闪光的记忆,在任何平常的经历中,都蕴藏着慰藉生平和警喻后世的人生哲理。 我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写了一篇题为《提醒幸福》的佳作。她在这篇文章中,提醒人们要提高对幸福的敏感性,要敏于体察和感受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幸福,“当它到来的时刻,激情地享受每分钟”;而万不可麻木不仁,身在福中不知福。 毕淑敏在这篇文章中,提醒人们关注眼前的和未来的幸福;我在这里想提醒的是,应该适当地关注往昔的幸福。虽然幸福犹如晨花中的朝露,来去匆匆,经时暂短,但在有心人那里总会留下痕迹,成为记忆展馆中的“标本”。当人们打开尘封的记忆,重温往昔欢欣时刻,回味当初幸福感受,仍不失为愉悦心魂的美事。 因此,我主张“重温人生”。所谓“重温人生”,应包括两个实在内容和一个模糊意向。这两个实在内容分别为:“人生回味”和“人生回采”;而那个模糊意向,则是“来生设计”。 “人生回味”就是前面所说的通过回忆,反刍人生的经历,重温往昔的幸福,用过去的温馨排解目前的冷漠,怀着感激生命的真情,去品味人间的苦乐。 “人生回采”就是重审过去的成功实践,看看还有没有“余利”可图,还有没有未了的事情可做,以便在废弃的人生矿井中,再采回些有用的宝藏。 “来生设计”是个极易引起误解的词语,因为在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那里,“来生”是个充满迷信色彩的虚幻之词。这里提到的“来生”,自然不是佛家的转世投胎的“来生”,而是借以表征在各种假设条件下,再重新“体验”一下人生感受,或者说,在自己的想象中再重新“活一回”。这时候,你可以发挥艺术家的才能,在你原有人生经历的基础上,进行人生“再创作”,使你在现实生活中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以及向往而没能实现的愿望,在自我设计的“来生”中,大胆实践,如愿以偿。 这种“白日梦”般的冥想,既是对现实人生的反思,又是对美好人生的憧憬。这对于感悟人生和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。虽然画饼不能使肉体充饥,但是,画饼却有着“望梅止渴”般的精神价值。为充分地实现人生价值,对生命要永远寄以厚望。 一般所说的人生价值,无非是人生有价值的经历。人生的经历不外乎两种:一种是身体力行的实践经历;另一种是思维活动的心灵经历。因此,人生经历是否有价值,也就只能由肉体感受和心灵体验两个标准来衡量。肉体感受是物质性的,是实实在在的,没亲身经历,是无法感受的;而心灵体验则不然,它是精神性的,没亲身经历的人,同样也可以有如身临其境的体验。因此,如果说肉体感受的那部分人生价值,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话,那么,心灵体验那部分人生价值,则不完全取决于生活实践,学识渊博的人和善于思考他人行为的人,往往也有着丰富的心灵体验。由此可见,人生经历是否有价值,除了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外,还包括对个人或他人行为所进行的精神加工,即通过思索和回味,将这些行为拷贝成心灵体验。这是最具有人生价值的高级经历。 你千万可别蔑视在太阳底下闭目养神的老人们,不要认为他们是混活等死的“行尸走肉”。不,绝对不是的!他们是一群正在走向神坛的活神仙!他们正以人神的睿智,回味人生的经历;他们正以做人的全部经验,去复查“废弃”的经历,从回顾与反思往事中,重温当年行为的妙趣,感受英年豪迈的壮举;同时,也善意地嘲笑自己不成熟阶段的愚蠢和谬误。并在此基础上“返老还童”,默默地为自己设计着“第二次人生”。 (作者系珠海学院教授)
|
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:baiye77@baiye77.com |
1
| |
微信长按识别,立即领取饿了么餐饮大额红包
 |
|